一、基本情況楊村村位于楊村圩東部偏南,以境內楊村圩命名。是楊村鎮第一大村,由原楊村村和馬屋村合并而成,村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68畝。轄28個村小組,1886戶5798人。楊村村客家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高大固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翼圍,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塘龍船盛會,有古時太平名山之一鯉魚寨。二、旅游資源情況1.燕翼圍燕翼圍位于龍南市楊村鎮楊村圩, 始建于始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 年)完工,系清初富戶賴福之及其長子賴從林傾兩代之力建成,最多可以住136 戶。圍主取《詩經》“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寄深謀遠慮、榮昌子孫的愿望。燕翼圍高大堅固、形式優美,共四層14.3 米,高度為贛南圍屋之冠,出眾的防御功能也是燕翼圍的最鮮明特點。燕翼圍坐西南朝東北,面闊31.8米,進深41.5米,占地面積1367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對角四邊有守閣炮樓,是座四層樓高14.3米、層層環通的磚木結構方形圍屋。全圍以廳堂為中軸線,四面對稱建房共136間,建筑面積3741平方米。圍墻下層為麻條石,上層外砌青磚,內有土坯磚,墻厚1.45米。門向東偏北,第一道門衛拱形石門框,對開鐵皮門,第二道為活動閘門,第三道為木便門,三道門進深為2.25米。第二道門丁設有漏斗水池,可防火攻,大門門楣上陰刻“燕翼圍”三字,相傳系清代道光年間殿試欽點探花周玉衡(曾任贛州知府、江西提刑按察使)書。燕翼圍底層設有牲畜房,二、三層四面通道,設有1米寬的內樓廊(俗稱“走馬樓”),四樓為戰備樓層。圍對角在第四層外伸2米砌筑炮樓,并設有許多槍眼。院內備有兩口暗井用于埋藏食物,門前一口水井作常用。圍內有跑馬坪,占地面積334平方米。 燕翼圍布局科學,結構嚴謹,是生活功能完善,防御體系突出的多功能建筑,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為爭奪生存空間不屈不撓的斗爭意識,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部生動的客家變遷史,表達出豐富的人文內涵。于2001年7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翼圍所在楊村鎮楊村村于2012年12月17日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傳統習俗楊村村秉承了客家人熱情好客、硬直爽快的淳樸風俗,最有代表性的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辦的池塘龍船盛會。太平池塘龍舟賽,太平堡龍船會,是賴思璋在明朝弘治年間因放木排引進來的,至今已傳承五百余載。在盛會期間,楊村村村民邀請五湖四海的朋友參加龍神掃邪、千人宴、池塘龍舟賽等民俗活動。2010年,太平堡龍船會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平堡龍船會已經成為贛粵兩省三縣六鄉(鎮)端午節期間最受歡迎的一種民間活動,龍舟決賽時觀眾常達數萬人。池塘龍舟賽積淀著深厚的客家文化精髓,它弘揚的是獨具一格的客家文化,凝聚的是客家力量,傳遞的是一種振興中華的正能量,它是一朵含苞競放的客家文化奇葩。幾百年來,楊村人把龍船會精神歸納為:崇先報本,敬龍愛龍,團結奉獻,執著傳承。3.自然景觀鯉魚寨。又名矮寨子。是楊村古時三大名山之一,位于楊村圩東側,東面是大塘,南面是楊村至古坑公路,西臨楊村老街,北對楊村老法庭,此山低矮,形似鯉魚,故稱“鯉魚寨”。清光緒《龍南縣志》載:“在太平堡楊村橋兩江合流處平地聳起如鯉上水”。據坊間傳說“鯉魚寨”是楊村的生龍口,是太平楊村的一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