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免费A级毛片,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五型”政府建設簡報(2023年第4期)

來源: 訪問量: 發布日期:2023-05-30 10:04:00

“五型”政府建設簡報(2023年第4期)

【典型推介】


龍南鎮借力圍屋活化,打造煙園圍特色業態鄉村振興綜合體

龍南鎮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緊緊抓住圍屋資源優勢、紅色文化特點,以“特”為先,以“紅”為魂,以“旅”為徑,“三位一體”建強紅色文化旅游陣地。

一、聚焦圍屋保護,留住歷史文化印記。龍南鎮錨定煙園圍老屋煥活利用目標,開啟圍屋保護修葺工程。一是流轉土地房屋,盤活閑置資源。組建工作專班,對紅巖村老屋底數重新摸排,對建筑年代、建筑形式、所有權人、使用狀況、流轉意愿等信息進行梳理,建立老屋臺賬。以煙園圍為中心,新圍共與32戶農戶簽約流轉房屋76間,老圍共與36戶農戶簽約流轉房屋83間。同時對老圍外涉及景觀提升的田、塘、宅基地與29位農戶簽訂土地、田塘租賃協議,面積20余畝。二是修舊如舊,優化保護修繕機制。為保留圍屋、老屋的原汁原味,邀請多批圍屋修繕專家現場指導圍屋修繕工作,提出修繕思路和意見。在修繕過程中遵循“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原則,采用原有建筑手法、傳統工藝、傳統材料等修繕,最大程度保留客家圍屋原有形制。對文物保護單位煙園圍新圍采取房屋修繕保護,統一管理機制,截至目前累計更換瓦面約3000平方米,修復墻體2000平方米,加固修補危險房屋3幢,維修圍屋炮樓2個,圍屋主體建筑基本完成修繕,居住功能重新激活。三是突出革命文化,守住紅色名片。依托煙園圍紅色資源,邀請黨史專家編撰大綱,精心打造煙園圍紅軍標語陳列、紅色教育點等。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建設進出道路、公廁、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及立面改造,提升了紅色教育點周邊環境及建設品味。專門設計紅色名村標識,制作了標識牌、引導牌,并通過制作宣傳欄、宣傳標語等方式濃厚紅色氛圍。

二、打造教育陣地,擦亮紅色教育底色。一是用好紅色資源,增強紅色文化感召力。以紅色名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挖掘紅巖村紅色歷史資源,高標準打造煙園圍紅色教育基地,建設了煙園圍紅軍標語陳列、紅色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將閑置的老屋空房流轉給老協、關工委、政協、離退休黨支部等組織,助推其打造有紅色印記的陣地。二是講好紅色故事,釋放紅色文化吸引力。深入挖掘煙園圍紅色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元素、地域特色和精神氣質,實行“站長+管理員+紅色講解員+黨員志愿者”的“四聯”工作機制,通過導游講解、紅色研學、短視頻等方式拓展傳播渠道。目前共開展講解活動164次,主題黨日活動78次,發布短視頻12次,讓紅色音樂、詩歌、微視頻等傳入鄉村、走進校園、貼進社區,并吸引了更多人成為紅色故事講解員、傳播者。三是搞好紅色教育,提升紅色文化凝聚力。從煙園圍的歷史主線、人物品格、流傳下的紅色思想、英雄榜樣出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庚賡續紅色血脈。紅巖村依托從小組流轉的廳廈,開設紅軍課堂,推動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加深青少年對煙園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與市委黨校聯合,通過課堂講座+實地體驗的方式,吸引青少年從“學習”轉為“實踐”,進一步深化學習教育成果。

三、引入豐富業態,繪好鄉村振興畫卷。一是依托資源興產業。在“不引入有污染、有破壞的業態”原則下,制定參觀動線,劃定功能區域,做到圍屋內業態不單一、不重復,既在圍屋環境承載力之內,又盡可能發揮業態價值,豐富業態體驗。著重采取“5+N”模式,打造了集餐飲、民宿、棋院、書院、畫室為一體的圍內功能生態,極大豐富了游客體驗,同時也為煙園圍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產業基礎。二是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圍屋修繕保護工程通過與村民簽訂協議,約定今后煙園圍整體運營產生的收益與村民分紅入股,通過分紅、股權激勵等方式提升當地村民參與感。三是紅色服務“零距離”。圍繞“服務游客群眾、宣傳紅色文化”,將煙園圍布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相結合,打造了煙園圍紅色驛站。按照“面積雖小真情盛,功能齊全利群眾”的目標,打造煙園圍紅色驛站“1+8+1服務陣地,即游客服務中心一個,志愿服務點、紅色書畫室、理論宣講室、學習強國室、婦女兒童活動室、科普室、紅色書吧、健身區等“八個功能區”,入黨宣誓“一場景”,成為游客溫暖“歇腳地”,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龍南活化“小堡壘”,打通公共文化服務

“最后一公里”

龍南著力破除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短板,結合群眾需求和現有基礎,創新探索鄉鎮綜合文化站“活化”機制,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小堡壘”。通過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充分發揮“小堡壘”輻射作用,著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城鄉文化發展態勢同頻共振。2022年,龍南市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已從20210.99次提高到1.73次。

一是以文化建設為抓手讓文化陣地“用起來”。多措并舉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提質升級,在原有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上,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結合新時期新要求,將閑置校舍、村部進行改造提升,或者擇址新建。例如城市社區綜合文化站利用原新都小學進行改造提升,圍繞有場地、有設施、有舞臺、有群眾目標,將綜合文化站各項功能釋放發揮。又如武當鎮石下村通過擇址新建,高標準打造了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N示范點。通過文化陣地多樣化建設,讓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領農村文化陣地,真正讓文化陣地“用起來”。

二是以文化活動為載體讓文藝骨干“動起來”。鼓勵鄉鎮綜合文化站組建文藝志愿隊,大力培育鄉村文藝骨干,常態化開展書畫、廣場舞、小品表演等文化文藝活動。建立優秀文化品牌活動獎勵機制,對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深受群眾歡迎和認可、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優秀民間文藝團體、優秀文化品牌活動給予資金扶持。如桃江鄉綜合文化站創建客家山歌文藝隊,積極引進周邊文化能人,充實壯大文藝隊伍,傳承發揚客家山歌,該文化站長榮獲江西省“最美基層文化人”。通過文化品牌創建,進一步激發了文化活力,真正讓文藝骨干“動起來”。

三是以文化服務為引領讓群眾“樂起來”。各鄉鎮綜合文化站對轄區的群眾及文藝隊伍開展文體培訓,提供免費開放服務,服務項目涵蓋圖書借閱、文體活動、教育培訓、閱讀實踐等。如里仁鎮圍繞建設“贛粵樞紐重鎮、客家文旅古鎮、生態宜居新鎮、產城融合大鎮”,以文化區域分中心為標準,廣泛積極開展集理論宣講、文化活動、教育科普、圖書借閱、“香火龍”非遺傳承于一體的文化惠民活動。與此同時,同步推動文化進景區,對具有龍南特色客家文化符號的客家傳統技藝等資源,進行活態演繹及開發,打造兼具觀賞性和群眾參與性的客家文化活動品牌。如我市客家風演藝公司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將編排的客家民俗劇目《圍屋新娘》入駐重點龍頭景區關西新圍,成功塑造了具有龍南IP屬性的文旅品牌,豐富了傳統文化承載形式,真正讓群眾“樂起來”

四是以真金白銀讓綜合文化站建設“亮起來”。綜合多方意見,出臺《龍南市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方案》,明確綜合文化站“三室一廳”、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五個一”建設標準及相關的考核指標,并將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細則納入鄉鎮年終綜合考評,從“考”上促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提檔升級。著力打造“一站一品”的文化新格局,在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各鄉鎮積極對接文化部門,深挖鄉鎮傳統技藝,依托旅游景點,弘揚客家文化,積極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從“督”上促進鄉鎮綜合文化站發揮文化陣地作用。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根據《龍南市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方案》,在鄉鎮自評的基礎上,組織“最強文化考察團”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星級評定現場推進會,對現場評比結果進行通報及點評,依據評比結果評選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三個等次,分別給予3.5萬元、6.5萬元、8.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創建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N示范點的鄉鎮給予5-1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補,從“獎”上激發鄉鎮對文化建設的重視。


相關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官方微信
關注·政務微信
新浪微博
手機網站
掃描訪問手機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