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政府建設簡報(2023年第1期)
【典型推介】
龍南市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龍南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獨特生態資源,把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城市的鮮明標識,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推進綠色轉型,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典范。
一、全力治污攻堅,著力守護藍天碧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圍繞PM2.5和空氣質量優良率“雙達標”,實施工業深度治理、移動源污染整治、揚塵整治提升、科學精準治氣四方面專項行動,全力守護龍南藍。2022年,全市PM2.5均值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達到年度目標值,與上年同期相比PM2.5平均濃度下降4.3%。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抓好斷面水質達標,促進跨界水質提升。2022年龍南龍頭灘電站出境斷面氨氮濃度均值為0.79mg/L,穩定達到Ⅲ類標準。2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石峽山水庫、桃江自來水廠)水質保持在Ⅱ類或者Ⅱ類以上標準,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已達標并逐步向好。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嚴格落實土壤環境保護制度,構建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提升危廢處置能力。將93家危險廢物產生、經營企業納入江西省危險廢物監管平臺,督促146家城區產生醫療廢物的醫療機構完成平臺注冊備案,充分利用平臺信息預警、實時監控功能,強化日常檢查和抽查。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二、立足綠色轉型,夯實美麗龍南發展底色。多途徑“騰籠”,盤活土地資源。通過市場換、司法拍、異地挪、政府收、低效提等模式盤活資源,針對園區內“僵尸”企業、閑置低效企業等高耗低能企業進行清退,90天完成園區近萬畝土地征遷,80天騰退首批38家企業,盤活工業用地1785余畝、廠房45萬平方米。高質量“換鳥”,提門檻助升級。設立招商準入門檻,圍繞電子信息和新材料雙首位產業積極招大引強,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發展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目前,“騰籠換鳥”引進22家符合招引標準企業。騰換土地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將由騰換前的37.96萬元、0.93萬元分別增長至1280.17萬元、34.41萬元。嚴要求“守衛”,多舉措免閑置。建立項目會商研判機制,把有限的資源配置給大項目、好項目。2022年研判項目148個、否決項目59個。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搶抓市場機遇,以被動騰換為主動引,提升地塊產出效益。拓展工業用地5300畝,新建和改造園區道路18公里。騰退閑置低效企56家業,引入優質高效企業42家,盤活工業用地3500余畝、廠房81萬平方米。
三、聚焦共享共治,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等手段,形成政企社共治合力,不斷引導全市上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搭建議事監督平臺,發揮河長制、林長制作用,積極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社區日常管理優勢,提高群眾參與程度。鼓勵企業綠色發展。高度重視企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強化思想自覺,積極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2022年,3家企業入選省級綠色工廠,龍南經開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省級綠色工業園區。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創新綠色試點,強化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創建節約型機關,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
楊村鎮政府“四抓四促”
縱深推進“五型”政府建設
楊村鎮政府聚焦“五型”政府建設要求,緊扣“江西南大門、融灣第一鎮”定位,以打造基層政務公開“十縣百鄉”試點鄉鎮、省級經濟發達鎮、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為目標,通過抓項目、抓產業、抓民生、抓作風,推進新形勢下“五型”政府建設走深走實。
一、抓項目,促發展。一是高質量建設太平古鎮。以“燕翼圍”為中心,整合周邊27座圍屋形成太平古鎮,通過實施立面改造提升、古建筑修繕復原、業態招商引進、客家文化挖掘等項目內容,打造一個客家文化綜合體驗區。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并被列為第32屆世客會參觀點之一。二是多舉措打造美麗圩鎮。投入200余萬元開展圩鎮管線管網整治,通過架空線路梳理、桿路合并拆除、線路“上改下”等措施,著力解決一批線纜亂接亂牽、亂拉亂掛等“空中蜘蛛網”問題。投入1500余萬元開展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采取市場功能分區、非規范攤位拆除整治等措施,推動市場面貌煥然一新。建設鄉鎮首個智慧停車場,占地5000平方米,設立停車位120個及部分充電樁設施,有效解決群眾停車難題。三是全方位推進醫療強鎮。搶抓市第七人民醫院項目落地機遇,成立鎮級工作專班,全方位做好項目協調推進配合工作,僅用1周時間完成項目土地征收,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力爭早日投產使用,為楊村乃至周邊鄉鎮群眾提供更好醫療服務。
二、抓產業,促發展。一是抓實農業產業。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投入400多萬元做好拋荒地復耕、農田水利設施修復工作,完成拋荒地整治3800余畝。2022年,全鎮共種植早、中稻8900余畝,晚稻8300余畝,油菜6200余畝。打造“南望谷”農業服務公司,積極整合全鎮農業產業,推動農業向規?;F代化方向邁進。二是抓強旅游產業。堅持“景區帶動街區、景區帶旺鎮區”發展理念,以“太平古鎮”為核心,將景區傳統民房統一流轉用于業態開發,動員群眾“以房入股”進行合作經營,帶動群眾共享旅游紅利。自主研發“好客楊村”智慧旅游小程序,整合景區、酒店、交通、美食、民俗、人文等內容,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務。三是抓優商貿產業。對鎮域商貿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安排鎮干部進行一對一結對聯系,進行定期走訪,針對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做好企業入規工作,積極扶持宏寶超市等2家企業納入規模以上企業,目前已提交省統計局審核認定。
三、抓民生,促服務。一是做好群眾矛盾化解。建立“信訪公開承諾”“領導干部下沉接訪”“信訪案件研判例會”“信訪反面案例曝光”4項工作制度,進一步理清理順信訪處置機制。以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建設為契機,打造集矛盾糾紛受理、案件分流、任務指派、進度跟蹤、指揮調度、調處化解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太平鄉里”民情驛站。民情驛站設立以來,已接待群眾60余人次,登記矛盾糾紛32起,成功化解30起,其中成年積案4起。二是解決群眾身邊難事。深入推進農村小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探索“鎮里出一點、單位幫一點、群眾籌一點、鄉賢捐一點”資源整合新模式,全年籌措整合資金600余萬元,實施一大批修建街檐、排水溝、門坪硬化、入戶路等千元、萬元項目,有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細致末梢”難題。三是辦好群眾滿意教育。牽頭成立楊村“獎教獎學”協會,引導鄉賢、愛心人士為楊村教育事業捐資捐款,已籌集善款100余萬元。該資金將專項用于獎勵楊村優秀學子和工作優異教職工,有力推動楊村教育再上新臺階。2022年,楊村中心小學在全市二類學校教學質量、綜合績效考評中均位列第一名。
四、抓作風,促勤廉。一是錘煉務實作風。推行“夜學晨練”工作模式,即工作日20:30前和早上8:30后,由老干部帶領年輕干部進村入戶開展群眾走訪,手把手教會年輕干部講好“農家話”,練就“煙火氣”,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本領。二是激勵擔當作為。出臺青年干部培養激勵機制,由班子成員作為“輔導員”對干部進行培養,圍繞干部在重點工作、日常工作和駐村工作3個方面表現每月進行綜合測評和干部互評,評選出前10名干部進行月度表彰,考核結果作為干部評先評優和提拔任用重要依據。三是保持勤廉本色。以推進勤廉單位創建為抓手,經常性開展警示教育、紀法知識課堂等,筑牢干部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堅持深入一線下訪接訪,印制5000余份連心卡向群眾發放,對群眾反映干部作風問題及時予以處置,全鎮勤廉氛圍日益濃厚。今年以來,鎮紀委收到群眾信訪件同比下降44.5%,有4名干部主動上交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禮品禮金,價值7000余元。
渡江鎮推動“四治融合”,提升“五型”政府建設“驅動力”
堅持把黨組織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作為根本方式,著力推動基層治理機制體制創新,全力提升“五型”政府建設“驅動力”。
“法治”塑骨,營造法治氛圍。制定圩鎮管理辦法,規范圩鎮行政執法程序,配強圩鎮執法隊伍,加強鎮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嚴格按照法定職責和權限執法,將圩鎮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入開展“法律進圩鎮”活動,結合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一批以鎮干部、村干部、圩鎮管理委服務中心和星級文明戶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圩鎮管理的有序與順暢。依圩鎮矛盾調解室,由圩鎮管理服務中心牽頭,“執法大隊+派出所民警+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多方聯動,堅持“有事好商量,街里共商議”的理念,探索“街里更近,議事更簡,評價更準,公開更明”的工作機制,實現“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圩、矛盾不上交”。開展環境執法,車輛亂停亂放集中整治行動,大力整治車輛占道亂停、車輛不停入停車位內、機動車占用非機動車停車位、僵尸車長期占用停車位等停車亂象。使村民逐漸從“站著看”向“跟著做”,再向“主動做”轉變,激發群眾主體意識。
“自治”生肌,織密治理體系。以“街長制”為抓手,將圩鎮劃分為7個街道,每條街通過商戶、住戶推選出1名街長,構建“黨群服務中心—圩鎮管理服務中心—街長—住戶(商戶)”四級聯動體系,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圩鎮治理,激發黨群“共治共管”活力。明晰9項職責,引導街長帶頭當好政策規定的宣傳員、遵規守法的監督員、社情民意的觀察員、上報情況的信息員、溝通協調的聯絡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防火救災的安全員、人居環境的檢查員、營商環境的服務員(“九大員”)。設立街區公示牌,頒發街長證,制作“街長喊你來參與”紅馬甲,提升街長履責意識和身份認同。強化正向激勵,街長優先推薦參與評先評優,優先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優先列入村級后備干部儲備。
“德治”造血,樹立文明新風。利用渡江臍橙熱度,“臍橙”即“齊誠”的宣傳點,弘揚崇德向善、扶危濟困、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培育淳樸民風,建立無人售賣攤。全面推行移風易俗,重新包裝新埠村紅白理事會,推廣文明婚俗、綠色殯葬。建立圩鎮矛盾調解室、農民夜校,強化重點部位智能化監控設施,著力加強群防群治,實現基層服務管理和平安創建精細化、精準化。結合家規族訓、鎮規民約和村規民約制定圩鎮文明公約,融入鄉村信用體系、商賈誠信經營、村民有序參與等文化。圍繞基層黨建、美麗鄉村、平安建設、文明創建、村規民約等鄉村治理重點任務和突出問題,實施積分制管理,開展星級文明戶、誠信經營戶等創建活動,合理設置積分,將積分的主要內容、評分標準、運行程序等環節交由黨員、圩鎮群眾代表、商戶代表、志愿者具體實施,群眾商定,圩鎮管理委員會審核把關,予獲評住戶及商戶免除衛生費、攤位費獎勵,讓鄉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使村民自治行為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治”煉髓,點燃智慧引擎。把“智慧圩鎮”建設作為構建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重要舉措來抓,推進智慧鄉村管理系統進圩鎮,利用群眾家庭寬帶,購置監控設備,通過群眾聯網共享的方式,加快重點場所、重要街道、重要區域和背街小巷智能監控系統建設,完善圩鎮治理網絡,筑牢基層平安“防護網”,借力“智治”支撐,有效預防違法事件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