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食物中毒 遠離野生蘑菇
一、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食菌中毒者絕大多數人都是胃腸炎型輕度中毒,臨床表現為劇烈惡心、嘔吐、腹痛等,還有少數為神經精神型,如果中毒嚴重,對人體損害極大,會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導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壞死和溶血性中毒。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兇險,發病急,死亡率高,尚無特效療法。
二、常見野生毒蘑菇識別誤區
誤區1: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沒毒。
真相:根據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紅菇是顏色鮮艷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紋鵝膏菌是毒蘑菇。
誤區2:長在潮濕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真相: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干凈的樹下一樣可以長毒蘑菇,比如鵝膏菌等,一些有毒種類也生長在松林中。
誤區3:毒蘑菇跟銀器、生姜、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就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真相: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不會產生顏色變化。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毒蘑菇與大米、大蒜一起煮會變色,有實驗人員曾經用致命白毒傘和大蒜同煮,結果湯色清亮。
誤區4:生蟲、生蛆的蘑菇沒毒。
真相: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和人不一樣。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后很容易生蟲、生蛆,甚至將其喂養小白鼠也不會死,說明生蟲、生蛆與蘑菇是否有毒關系不大。
誤區5: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真相:蘑菇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征,但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可以食用。因此,不能憑受傷變色或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三、野生毒蘑菇鑒別方法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目前尚未形成消費者可以用來鑒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預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加強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經營野生蘑菇,確保所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種。
四、毒蘑菇中毒急救手段
消費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疑似中毒或中毒癥狀,要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應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同時還應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餐飲單位一旦發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應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