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鎮崗上村村情簡介
一、基本村情
武當鎮崗上村位于武當鎮南面,距龍南縣城40公里,地勢較高、背面靠山,東鄰武當鎮大壩村,南鄰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西鄰武當鎮石下村,北鄰105國道線。全村國土面積約7.8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55畝,有效灌溉面積501畝,旱地454畝,人均耕地0.5畝,山林面積5000多畝,水塘面積11.9畝,其中新廳、竹園小組各有兩口水塘,水面5畝,飯羅、上馬石、上店、下新屋小組各1口水塘,水面共6.9畝。有全鎮第二大的小(Ⅱ)型水庫豐收水庫,蓄水量長78萬立方米。下轄村小組14個,戶籍人口585戶2176人。村“兩委”干部8人,其中定編村干部4人,分別是村黨支部書記葉觀門,村委會主任葉森朋,婦女主任謝紅芳,村委委員葉雪明,另有民政助理員1人。黨支部1個,黨小組3個,黨員50人。全村低保戶60戶168人,優撫對象7人,殘疾人34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60人,已脫貧94戶354人。未脫貧3戶6人。掛點幫扶單位為龍南縣民營企業管理局。
二、歷史人文
武當葉姓發源地:崗上村是武當葉姓發源地,龍南縣葉姓的開基始祖葉玉廣,為大始祖葉公沈諸梁第五十世后裔,而龍南葉姓大部分為葉玉廣后裔,族譜記載葉玉廣有三兄弟,他有兩個弟弟留在廣東東源,葉玉廣的父親是由廣東龍川遷至河源的,南葉姓遷徙路線:浙江麗水--福建侯官--福建閩清--福建仙游--福州瑯岐經濟區--江西寧都--廣東東莞--廣東龍川--廣東河源--江西龍南,葉玉廣于明朝中后期由廣東河源縣(今東源縣)遷至龍南縣蒙田堡大壩(今為武當鎮)。龍南葉姓輩分有:宗華安泰昌,淵源祥發遠,蘭桂正滕芳,康玉新更平,慧字越秀庭,正載永世紹,仁義傳家宅,詩書煥國光。
崗上圍屋群:位于武當鎮崗上村,包括新屋圍、上馬石圍、永安圍、德輝第、珠院圍、崗下圍、油槽下圍、新廳圍等13個圍屋。建筑年代最早的為崗上村的永安圍,為明代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由葉姓始祖為圭公(字平三)所建,整個圍屋石砌基墻高5米,構造呈橢圓形民居建筑,對明代客家的歷史文化、家居寓所的風貌、建設技藝等,均有研究意義。
新屋圍
新屋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清代道光八年(1828)由始祖葉安懿所建,系二層石砌外墻結構封閉式方形圍屋建筑,圍門坐東向西,墻高6.70米,長80米,寬40米,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四角設石砌二層炮樓,圍內依地勢高低不等,建三棟土木結構二層民宅,共有80多間。現無人居住。
上馬石圍
上馬石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清代晚期由始祖葉正捺所建,石砌結構外墻高7米的“口”字形民居建筑,長45米,寬32米,占地面積1440平方米,正門坐西朝東。內建有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堂,祠堂兩旁為土建二層住房,共16間,院內二層設走馬樓。圍內共72間民宅,現居住4戶人家。上馬石典故:傳說葉氏第十代先祖名曰梃云,天廷之云當然很高。人如其名,生像高大,騎馬進大門時低頭不雅。故命人于大門兩邊柱子下面填上馬條石,騎馬進出時不用低頭。故后人美其名曰上馬石。
永安圍
永安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明代萬歷年(1619)由葉姓始祖為圭公(字平三)所建,整個圍屋石砌基墻高5米,構造呈橢圓形民居建筑,在東、南、北三面各開設進出門,東門為正門,未設炮樓,占地面積11畝。圍內建磚木結構東、南二進式祠廳各一座,東廳為“平三公祠”祖廳,坐西向東。分布著六棟縱橫不一的土木結構民房,共有360間。圍內大部分建筑倒塌損毀嚴重,現無人居住。
德輝第
德輝第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中心地段,清代道光年(1825)由葉姓始祖所建,是座二層樓高石木料結構封閉式正方形建筑,占地面積2025平方米。正大門額上楷書“德輝第”三個字,坐西朝東。4角設有炮樓,內有三進式土木結構祠廳和共有20間民宅,現居住5戶人家。該圍曾考出個復旦大學高材生,現任復旦大學教授。
珠院圍
珠院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清代嘉慶年(1820)由葉姓始祖所建,是一座二層石砌外墻結構封閉式前方后圓形民居建筑,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圍內建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廳,二層土建民宅共有45多間,陳舊破損,現仍有10戶人家居住。
崗下圍
崗下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東側200米處,清代葉姓所建,原是一座二層樓高,石砌外墻結構的封閉式前方后圓土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圍內土木結構三進式祠廳、坐東向西。原四角設炮樓,現僅存東南角石砌二層炮樓,其余損毀。二層土建民宅陳舊,現仍有13戶人家居住。
油槽下圍
葉氏先祖淵云于1857年至1860年所建,占地3630平方米。內墻1.2米寬,2米高的空心獨特建筑,曾經是武當山人民公社儲糧庫。
新廳圍
新廳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新廳小組。清代光緒十二年(1886)由葉姓始祖泰清公與昌期公合建,是一座墻高6米二層石木料結構封閉“回”字形建筑,長90米,寬50米,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四角設有三層炮樓,東南西北各安有一門,東門為正門。圍內建有土木結構二進式“廷相祖”廳堂,共有80余間屋,二層土木結構民宅,二層設走馬樓。現建筑陳舊破損,無人居住。
飯羅圍龍屋
飯羅圍龍屋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清代所建,單層石砌外墻結構半圓形民居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圍內三進室土木結構祠廳、坐東向西,單層或二層土建民宅高低不一,共有70余間。
大壩游擊隊:崗上村是大壩游擊隊舊址所在地,這里依然完好保存著東江縱隊二支隊大壩游擊隊會議舊址,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涌現了葉元根、葉恒芬、張生茍等六名武當籍革命烈士。為緬懷先烈,激勵后人。武當鎮在原大壩游擊隊所在地規劃建設了以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的文化展館,展館涵蓋了大壩游擊隊陳列館、人物志展館。同時也在油槽下小組規劃建設了以弘揚客家精神,提倡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為主題的鄉風文明示范點,激勵后人向烈士學習,發揚客家人固有的可貴精神。大壩游擊隊陳列館:反映蘇區龍南群眾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展革命活動的故事場景,激活紅色基因,用身邊的事激勵身邊的人,弘揚艱苦奮斗、清正廉潔正能量,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人物志展館:展館展示先進人物,弘揚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用翔實、生動的史料記述人物的革命生涯和動人事跡。
添丁炮:農歷二、五、八為圩日,每年年初二村民會在圍屋舉行“添丁炮”儀式。
主要鄉賢:葉志全,原龍南縣法院常務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葉國新,原縣煤炭局局長。
三、自然景觀
全村以圍屋群為基礎,以全省第一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落戶德輝第圍屋為機遇,深挖客家文化,講好圍屋故事,弘揚傳統美德,爭取項目資金進行圍屋流轉、修繕、開發,逐步打造“世界圍屋博覽園”,與起源于崗上村的99座峰南武當山相輔相成,實現動與靜、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豐收水庫造福一方百姓,供給全村90%居民的生活用水;其末端茶亭的古道驛站是古代江西和廣東的陸地交通主通道,主要用于傳輸軍用糧草物資、傳遞軍令軍情的通道;1958年以來,老百姓在崗上村和石下村交界處的石頭山煅燒石灰,長年累月用于躲避放炮炸石頭,形成了自然景觀屏風石。
四、經濟概況
2019年,崗上村村集體經濟收入6.35萬元,主要為縣城基層組織創業園店面租金、果農果園租金、紅磚廠租金、溫氏集團企業勞務費、天然林補等。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2元,較2018年度增長15%,主要來源是銷售鷹嘴蜜桃、臍橙、錐栗等農特產品以及開店經商和務工。
崗上村主要產業有鷹嘴桃共計約1500畝,每畝收益10000元;葡萄共計約60畝,每畝收益10000元;火龍果共計約80畝,每畝收益15000元。
今年以來共落實水稻種植280畝,種植玉米100畝。部分農田因水利灌溉設置損毀后修復資金缺口大未能修復,導致缺水無法耕種水稻,只能種植花生等旱作物。
五、工作特色
崗上村村干部對“三務公開”、“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熟悉。重大事務決策程序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正常。檔案資料管理規范,2015年以來沒有因村財村務問題發生集體訪或非正常訪;沒有被“一票否決”現象。
本村特色亮點工作和村民對本屆村級班子最認可的工作主要有:上馬石片區新村點,列為縣級“三比三看”點,并取得了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各兄弟鄉鎮也紛紛來參觀學習,獲得一致好評。
本村正在實施或準備實施的重點項目、重點工作主要有: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和武當鎮崗上圍屋群建設項目。
六、存在問題
1.圍屋群開發,農民無處建房;
2.圍屋群開發,崗上大部分田土被征收;
3.牛陂灌渠水利設施薄弱。
七、有關訴求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產業特色鮮明、鄉土文化繁榮、公共服務健全、農民生活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調研點簡介:
大壩游擊隊簡介
武當鎮崗上村是大壩游擊隊舊址所在地,當地廣泛流傳大壩游擊隊智擒國民黨龍南縣參議員和老游擊隊員三寫入黨申請書等紅色小故事。為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武當鎮黨委、政府在原大壩游擊隊所在地規劃建設了大壩游擊隊陳列館等教育展館。
大壩游擊隊共有武當籍烈士共有六名,隊長葉元根1948年6月,隨大壩大刀隊到廣東省和平縣青州接受整訓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支隊大壩游擊隊隊長,同年9月16日,在大壩圩背不幸被國民黨殺害,同時被殺害的還有隊員葉恒芬、炊事員張生茍。當地還一直流傳著“大壩游擊隊智擒國民黨龍南縣參議員葉際華”的故事。解放戰爭前夕,圍內駐守保安團隊的一個排。在這固若金湯的圍屋內,憑當時的實力,游擊隊要從外面強攻是難以取勝的。游擊隊決定:擒葉際華,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柏樹廟是通往塆仔圍的必經之路,四周山陡林密,廟內設有茶攤,這是來往行人歇腳品茶納涼的場所,也便于游擊隊隱蔽和突襲。
葉吉祥(中共三南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根據介紹,又親自到塆仔、駝背樹下、河口、柏樹廟等地作沿途偵察地形,根據多方面的情況分析,最后擇定在柏樹廟智擒葉際華。
當年四月底的一天,游擊隊員們在柏樹廟內隱蔽就緒。
下午四時許,葉際華身穿長袍馬卦,手持司的克拐仗,雙額微紅,略顯醉意,他身后有保衛人員,肩挎盒子駁殼槍。此時,哼著過山小調,優哉游哉地向柏樹廟得意而來。他們剛到廟門口,葉元根(大壩游擊隊隊長)將手中的牛鞭往地上一摔,示意獵物已到,短槍隊員即從廟內沖出,喝令“舉起手來,繳槍不殺”!四支短槍對準葉際華等人的前胸和肩背,葉際華在驚愕的幾秒鐘時間里長袍衣袋內的手槍和手中的司的克拐杖被繳……
葉際華被游擊隊抓獲的消息,迅速傳遍南亨、傳到臨江和縣城。最后,大壩游擊隊決定令其交出10支步槍、200擔稻谷后釋放。從此以后,葉際華再也不敢做壞事了。住在圍內的保安團隊被撤掉了。
大壩游擊隊舊址參觀點內容
大壩游擊隊陳列館:反映蘇區龍南群眾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展革命活動的故事場景,激活紅色基因,用身邊的事激勵身邊的人,弘揚艱苦奮斗、清正廉潔正能量,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人物志展館:展館展示先進人物,弘揚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用翔實、生動的史料記述人物的革命生涯和動人事跡。在這里我跟各位領導講一個三寫入黨申請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們大壩游擊隊的隊員葉祥滕:一寫入黨申請書1930年,葉祥騰出生在龍南縣武當鎮大壩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后,他和母親、大哥3個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1948年1月的一天夜里,在外做工的大哥葉祥國突然領著一個人回家了。原來大哥已經悄悄加入了活躍在當地的大壩游擊隊;而一同回來的人,就是三南工委臨時書記兼短槍隊隊長葉吉祥。看到哥哥和游擊隊員們都在為解放事業作貢獻,葉祥騰大受感動,萌發了加入游擊隊的念頭。在葉吉祥等人的幫助下,1948年春,葉祥騰加入了大壩游擊隊,擔任通訊員。在游擊隊的日子里,葉祥騰經過多次激烈戰斗,親眼目睹了許多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的模范行動。他暗下決心,要爭取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50年4月,葉祥騰參加了抗美援朝。在入朝前的整訓中,他表現積極,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朝鮮戰場上,葉祥騰英勇奮戰,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受到部隊表彰。1950年冬的朝鮮新義州戰場上,在震耳欲聾的炮聲、彌漫的硝煙中,葉祥騰伏在坑道里,掏出鉛筆,莊嚴寫下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革命事業,不怕犧牲,沖鋒在前。”二寫入黨申請書葉祥騰的入黨申請被批準了。部隊黨委指派班長王汝新和六班長做他的入黨介紹人。眼看入黨愿望就要實現,不料一天部隊遭到敵機的突然轟炸,葉祥騰為救戰友,被炸成重度昏迷,身上也多處受傷。他被緊急送回國內治傷療養,與原部隊失去了聯系。1954年,葉祥騰復員回家,被分配到龍南松香廠工作。他不斷寫信到部隊,希望與原來的黨組織重新取得聯系,但因部隊番號變化和人事變動,一直沒能聯系上。后來,他被調到全南籌建化工廠。雖然還不是黨員,可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日夜撲在工地上,爭分奪秒地工作。1958年的一個冬夜,在四面漏風的工棚里,他又一次提筆寫下了入黨申請書:“我再次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愿用自己畢生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寫完入黨申請書后,葉祥騰的工作又不斷變換,連續在6個單位工作過,加上后來政治運動及文革,他入黨的事情又被耽擱下來。1994年,64歲的葉祥騰正式離休。三寫入黨申請書霜染兩鬢,葉祥騰的入黨夢似乎越來越遙遠。2003年的一天,從媒體上得知一位80多歲老人光榮入黨的消息,激發了他的入黨夙愿,他又一次表達了渴望成為一名黨員的心情:“我已是快奔80的人了,可是我畢生都在追尋著一個夢。只要生存一天,我就會為實現這個理想奮斗一天……”他的入黨申請書很快被轉送到鎮黨委和縣委組織部。2003年,經過嚴格考察和有關程序,葉祥騰被吸收為入黨積極分子。2006年,他被批準為中共預備黨員,第二年轉為正式黨員。實現了入黨理想后,葉祥騰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為群眾服務中去。他家所在的龍南縣城文化街白沙壩社區地處偏僻,夜間治安曾一度不好。葉祥騰牽頭成立了一個5人夜間巡邏隊,加強夜間巡邏,使得社區治安大為改觀。他還是個出色的民事糾紛調解員,鄰里之間發生矛盾糾紛,都會接受他的調解。多年來,葉祥騰受聘擔任了武當鎮、南亨鄉部分中小學校的德育輔導員,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歷時3年、輾轉數千里,采訪近百人編寫了《九連山上紅旗飄》一書。這本書出版后,他又自己出資7000多元印刷了100多本,全部送給全縣各中小學作為教材。
背扶嶺產業簡介
背扶嶺產業基地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總面積為200畝,主要種植臍橙和鷹嘴桃,屬于村流轉村發包模式。背扶嶺產業基地共有15戶產業戶,其中有3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以來,贛南柑橘大面積受黃龍病侵害,崗上村也嚴重受災,臍橙種植面積和果農收入銳減,果業轉產迫在眉睫。為了尋找一條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實現強農富農的根本目標,崗上村緊密結合本村實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大戶的帶頭作用,引導群眾轉產種植鷹嘴蜜桃,發展特色產業,鷹嘴蜜桃產業逐漸呈現出產業化、規模化的趨勢,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