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村情
1.村情簡況:新大村位于龍南市西南部,距市中心9公里,東接新埠村,西接程龍鎮和全南縣,南鄰臨塘鄉,北界桃江鄉,龍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過。新大村土地總面積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50畝,人均耕地0.71畝。山地面積16050畝,森林覆蓋率82.3%,其中,生態公益林13191畝,林木以松樹、杉樹、黃竹為主。境內有荷花基地、玫花渡等鄉村旅游資源和松樹、杉樹、黃竹等動植物資源。全村總人數4850人,總戶數1305戶,大姓主要有“蔡”“鐘”“鄧”“李”“黃”。
2.隊伍建設:現有村“兩委”干部5人,分別為村黨支部書記蔡智威(高中學歷),支委委員、監察委員蔡星照(初中學歷),支委委員、村委委員(高中學歷),出納兼婦聯主席鐘龍娣(中專學歷),支委委員蔡紹良,支委委員蔡潔,報賬員廖麗嵐(高中學歷),民政協理員鐘智亮。。
3.黨員隊伍:全村黨員92人,其中男黨員70人,女黨員19人,預備黨員3人,60歲及以上黨員48人,滿50年黨齡10人。
4.脫貧情況:新大村全村已完成脫貧。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新大村緊緊圍繞亮“兩不愁三保障”,確定了“改善環境、主攻產業、培育示范、引領發展”的工作思路,2019年以來,在落實好各項產業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政策的基礎上,謀劃南茶園玫瑰基地、供港蔬菜基地、居家養老中心,為村集體增收的同時,增加村民就業機會和收入,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開展危房改造、易地搬遷、保障房等政策落實,不斷改善村民居住環境。
二、歷史人文
新大村早先并不叫新大,而是屬于大布,由于之前沿河石階路的原因,大布包涵了當下的新埠村的一部分范圍。大布有一片松樹林,邊上有一塊面積很大的土曬場,松樹樹齡長、木質優良,給百姓帶來不少收益,由于當時大布面積較廣,區域內的較偏遠的村民也來松樹林收采物資,由于區域意識性的問題影響,松樹林附近的村民即現在的新大村民與較遠的村民即新埠村村民還因為松樹林和曬場發生過大規模的沖突。后面由于行政區域的原因要拆分大布,一切重新開始,新大村取“大”字,新埠村則保留“布”字,故取名新大與新埠兩個行政村。
(一)歷史傳說典故
1.新大水圍忠孝存。新大圍位于龍南市渡江鎮新大村境內,距離縣城11.5公里。沿著龍小公路南行10公里,即到了公路西側的鄧屋(嶺背)。西側有一水泥鄉村公路可直達新大,龍小公路距離新大1.5公里。新大圍坐落于新大村境內的下方。新大原為大隊,屋場十分密集,有300余戶,1600余人。圍屋位于桃江河畔的東面,距離桃江河岸只70余米。均為蔡姓,蔡誠六從南康遷此,歷經19代。新大水圍四角炮樓為四層,圍屋呈長方形,房屋三層,全圍屋有主房共計81間。圍中間為廳廈,分上、中、下三棟。房屋倚著圍墻而建,建造十分整齊。圍內設有水井,用水方便,也防火災和強盜包圍。圍墻全用青色火磚建筑,圍屋石框大門口的左右種有柏樹2棵,每棵圍徑約達4.5米以上,樹枝覆蓋面很大,龍南境內,也許屬“古柏之最”。始祖為兩兄弟(即永怡、永恂),老大是個國學生,一向教書。老二耕種田地,后來放木排發了大財。此圍由永怡、永恂兩兄弟共建。傳說,永恂做木材生意的本錢是靠忠誠取得的,他之所以發大財,也是靠忠誠取得,新大圍有“忠誠之圍”的美稱。
故事是這樣的: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春天,蔡公的木排從新大榕樹下碼頭出發,沿桃江一帆風順直下。臨近贛縣王母渡碼頭時,他發現榕樹下有一只小黃狗,一拐一拐地走上了他們的木排,這只小狗的一只腿受了傷,擺著尾巴,顯得非常可憐。蔡永恂對伙伴們說:“這只狗一定是被主人打傷的,讓我收留它吧!把我的一份飯從中分些給它吃。”木排在贛州碼頭暫停,他們登岸要進入贛州城中。蔡公帶著小黃狗來到贛州南門,走著走著,小黃狗停住了,只見它從地上銜起一張小紙條,一拐一拐地直向他跑來。蔡公取紙條一看,原來是一張一萬兩的現款銀票。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怦怦地亂跳,即喜又驚,不知如何是好。他帶著小狗繼續往前走去,看著墻上貼著一張《尋物啟事》。他細看內容,方知小黃狗銜來的銀票正是失主遺失尋找的銀票。
蔡公依照著啟事,找到了南門失主家的萬福百貨店。不料,主人不在店里,店員出來相迎,要他坐下喝茶稍許等候,并說:我們店老板說話算數,他回來一定要給你五千兩現銀酬謝金。蔡公并沒有等店主回來,以領取店主的酬謝。他很快地離開了店鋪,第二天,他們的木排也離開了贛州。10天后,贛州店老板專程來龍南,終于找到了這位厚道忠誠的蔡公。蔡公謝絕酬金,立下字據,只作借,以此為做生意的本錢。在萬老板的資助下,蔡公做木材生意順利穩當,財運亨通……。正如此,才建起此座宏大雄偉的圍屋,按現在的建筑造價估計,造價在幾千萬元以上。
永怡、永恂少年喪父,靠母撫養成人,建圍后喬遷進圍時只有5戶(老大兩個兒子、老二有三個兒子),現在他倆的后代有42戶,共計160多人。
廳廈的柱子全部是石料柱,其中的一對石柱上刻有對聯一副:“此構肯堂愿后人守成世業,惟忠唯孝留德行永久家聲”。圍屋人為保護這對聯,花了很大的心血。“文革”破四舊時,有圍外人提出要廢掉柱上的對聯。圍里人聽到后,圍屋人便邀集家人,晚上悄悄用黃泥將整個柱頭補成圓形(原是四方形),再用水泥精心粉刷補上。幾日后,造反派前來觀察,問:“這對柱頭原來不是方形嗎?”圍屋內的人回答:“我們廳廈的柱頭一向都是圓的,可能你們記錯了,看花了眼。”這樣才巧妙機智地將一對石柱上的對聯保存下來。圍屋內曾有許多讀書人,出過五品、六品、七品,有多位秀才,還有是國學生。民國期間,也曾有人擔任過中央軍醫院院長。當地還流傳著蔡公忠誠厚道發大財的故事;所以,后人把新大圍稱為“忠誠圍”。
2.鎮江古廟鎮河妖。查閱歷史資料,鮮見庵廟鎮河妖傳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白蛇傳》里有白素貞被法海鎮于雷峰塔下,這也許是唯一一個寶塔鎮妖的故事。百度“河妖”一詞,也是答非所問,曰為“河童”。其實,古代科學技術落后,大凡災難來臨,百姓均以為或上天懲罰,或妖魔作怪,老百姓心中,河妖者,可逆龍,可水怪,可魚精,凡罪惡恐怖形象,均可化身為河妖。
渡江境內的桃江河江闊水深,江水蜿蜒而過,時急流險灘,時回旋翻滾。自古以來,桃江河的漫天洪荒讓渡江鄉民承受了不少苦難,善良的渡江民眾只好寄希望于神靈大仙,庵廟鎮河妖,寄予了渡江人民祈求社稷平安、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渡江境內庵廟多,規模不大,大多依水而建,究其作用,與鎮江河妖怪有關。比如新大村鎮江古廟,直截了當名為“鎮江”。新大鎮江古廟分上、下二廟,內奉“鎮江老爺”,上廟內一聯:鎮守有時禳禱座前隨感應;江流告急祈求天外也靈通。此聯說得明白,“老爺”專為鎮江而來。除此這外,新大村先民還在鎮江古廟旁立一“老阿公朝壇”。朝壇介紹稱:公學茅山法,運用多玄妙,眾人崇拜之,水口猶立廟。遠近百姓經常前來祈禱老阿公大顯神威,壓邪扶正,保祐社稷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使大家過著愉快的生活。從上可知,水口立廟,“老阿公”助鎮河妖,責無旁貸。
3.江楓漁火來對話。吸一口輕風,灑一路碎步,去找尋昨天的時光;畫一幅青山,寫一段文字,去追尋昨日的溫馨。
佇立桃江河邊,耳畔不地響起兒時熟悉的歌謠:
你拍一,我拍一,楊柳依依桃江水。
你拍二,我拍二,春江水搖鐵索橋。
你拍三,我拍三,如鏡潭水畫青山。
你拍四,我拍四,妙音娓娓道往事。
一曲桃江之濱的童謠,唱盡桃江秀色萬千。桃江兩岸,山川與桑田如畫,水秀與天藍如詩。“一衣帶水”的渡江民眾,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勤耕苦種,生存不息。
悠悠江水千年景,沿河而居的渡江人民,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便有些人干起了以“漁”為生行當,這也真應了那句古話,靠水吃水。渡江人從桃江河里捕魚,以新大人為最。古時,新大干旱,農作物難以生存,勤勞智慧的新大人,便想法子從事農桑外的其它行業。
窮思變來苦思勤。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蔡庚垣,他家世居桃江河畔,桃江水美,魚肥也多,蔡庚垣覺得捕魚是條活路。他從水西壩村朱屋人那學得織網本領,這種捕魚網只需買些細小的尼龍繩,削些碎木做浮子,花幾時日,一張大網便可織好。編織這樣的捕魚網,成本低,再自制一張竹排,便可下河捕魚。蔡庚垣無償傳授族人,也就從那時起,這個小村子便開啟了以漁為生的生活篇章。
春天或者夏天,斜陽西下,晚風吻霞,一葉葉輕快的竹筏于黃昏的暮色中、于習習涼風里魚貫而出,隨了水流飄蕩在明澈的江水中。竹筏過處微波蕩漾,那剔透的江水,便似刀割一般分成兩半,一條長長的水紋,和著魚兒跳水的“嗶叭”聲,奏出美妙的勞動樂章。那些勤勞的漁家兒女,于黃昏中撒下一張張大網,猶如撤下一個個希望......
收網,則要等些時候。等待的時候是漁民最愜意時候,其時,繁星點點,月色朦朧,漁家的竹筏,或隨流而緩行,或擱于岸邊。江面上,漁火瑩瑩,河岸邊,燈火依稀,那些勞累了一天農家漢子,以舟為床、以天為被,他們頭枕著雙臂,眼望星空,任由波濤搖曳......也有風雅的漁者,來首悠悠漁歌,或者,奏笛一曲,那空遼寂靜的天地間,便多了一些情趣和莫名的惆悵。等待也是最難熬的時候,撒入水中的張張魚網,有時并收獲不了多少魚兒。
這些晚上撒網的農家漢子,他們白天地里勞作,黃昏駕舟撒網,凌晨則往往滿載而歸。
也有漁者白天放網,間或馴養鸕鶿幾只。在如畫的風景里,桃江兩岸楊柳依依,岸旁稻田飛燕雙雙。倒映水中的群山里,煙云如絲,清幽淡雅,清凌凌的桃江河水,波光粼粼,片片竹筏,穿行其中,那成了精的鸕鶿,追逐著水中魚兒.....那情景,如詩,也如畫。
歲月如白駒過隙,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今天的新大村人已不再需要靠打漁為生。他們也偶爾出筏撒網,只是,他們更多的是把撒網捕魚當作一種休閑,也或許,他們在尋找一種歷史的記憶。
前幾年,桃江河域電魚者多,魚資源破壞嚴重,現已基本杜絕。
漫步桃江河畔,山清水明,碧波蕩漾,偶有漁者,悠悠然穿江而過,看到更多的,則是各色各樣的釣者。特別是陽光明媚的周末,或叫上一兩個摯友,或帶上妻兒,撒一把餌料,支一頂棚賬,立一根魚竿,沐浴在溫馨的暖陽里,靜靜享受這美好一刻。
記憶已漸漸模糊,唯一清晰可見的,是養育我們祖祖輩輩的桃江河,還有那點點漁火中的桃江漁夫......
4.人民英雄鐘慈坤。豐山石坳是接壤安基山上、下中坪三南游擊隊駐地的一個小村莊,這里交通不便,地處偏遠,群山連綿起伏,地形易守難攻,進退自如。三年游擊戰爭期間,豐山(原名楓山)這個僅有幾戶人家的小屋場,成了三南游擊隊到程龍、渡江一帶搞宣傳、打土豪和購買運進物資的重要據點。這兒的幾戶貧苦農民,他們深受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和欺詐,對紅軍游擊隊視如親人,游擊隊每到此地,他們都給弄飯留宿,還經常冒著危險,避過反動派嚴密檢查與封鎖,替游擊隊購買和運送食品、電池、布傘、衣服、鞋襪等物資。
豐山鐘慈坤,女,當時40歲左右,丈夫在礦山上遇險而死,兒子被國民黨抓了壯丁,音訊全無,家里只剩下鐘慈坤、兒媳鐘玉妹、孫子柱頭妹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異常艱辛。后來游擊隊來了,通過宣傳接觸,鐘慈坤覺得他們是一幫救人民于苦難的好人,不像國民黨兵痞,更不是傳說中的山匪。慢慢地,鐘慈坤和游擊隊的接觸越來越多,平時遠遠望見,也會打聲招呼,送個番薯什么的。游擊隊和鐘慈坤也越來越熟悉,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游擊隊發現鐘慈坤婆媳倆同情革命,思想覺悟高,進步快,于是她們家很快成了游擊隊的堡壘戶。
鐘慈坤白天忙于農作或幫游擊隊到程龍墟、縣城等地購買生活物資,晚上則經常接濟游擊隊員到家取暖吃食,陪同游擊隊員下戶宣傳革命主張。豐山本就是一小村莊,村民沾親帶故彼此熟悉信任,在鐘慈坤的引導帶領下,豐山幾戶人家也慢慢相信了游擊隊宣傳,豐山村民發現,這些游擊隊員不似國民黨兵痞,更不是傳說中的土匪,他們的確是窮人自己的武裝力量。
鐘慈坤工作積極,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培養,游擊隊決定讓鐘慈坤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便更好為黨工作。面對游擊隊的高度信任,鐘慈坤緊握拳頭,雙目含淚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后,鐘慈坤擔任了游擊隊交通員,專門為游擊隊傳送情報、購買物資。她家也成了游擊隊重要的聯絡站,游擊隊的許多重要任務都交給她去完成。
1936年10月,天氣漸漸變冷,游擊隊讓家住龍南市城附近的交通員廖光春暗中訂做了一批棉襖,讓廖把棉襖送到豐山鐘慈坤家。約定的那天,游擊隊負責人肖國稠、隊員鐘澤興來到鐘慈坤家,除取回棉襖外,肖國稠還向廖、鐘倆人交待了新的任務:一是要廖替游擊隊將30塊銀元兌換紙幣(偽法幣);二是叫廖光春再訂做2件風衣;三是要廖光春將縣城李美龍鐵匠鋪修理好的一支駁殼槍接送出城,交由鐘慈坤秘密帶回山來。
第二天一早鐘慈坤下至縣城,先買好一袋紅薯渣挎在竹籃里,便在城外車站附近等候廖光春的到來。廖把駁殼槍接出來后,鐘慈坤趕緊把槍埋藏在紅薯渣袋里,便急沖沖往家趕。她想從象塘經中嶺回到豐山。
鐘慈坤決定從象塘回家,除了路途稍近、國民黨耳目少、盤查不多等原因外,還想遠遠看一眼嫁在象塘下圳的唯一的女兒。參加革命后,鐘慈坤生怕連累女兒,已不敢自由來往女兒家。能遠遠望一眼女兒甚至只看她家一眼,鐘慈坤也心滿意足。
當日,鐘慈坤并未碰見女兒,只好遠遠地望了她家一眼。看看天色已晚,滿懷惆悵的鐘慈坤想想自己擔負的任務,便加快腳步向前走去,當她走到象塘中嶺山崗上時,路旁草叢里跳出幾個國民黨便衣特務。原來,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加強對游擊隊的封鎖,前幾天已開始在中嶺布下暗哨,對過往人員實施攔路搜查。便衣特務在鐘慈坤挎著的番薯渣里翻出一枝駁殼槍,便當即把她逮捕,押送至偽縣政府關押逼供。
鐘慈坤堅貞不屈,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她始終未透露三南游擊隊的活動情況。窮兇極惡的國民黨反動派露出了猙獰臉孔,于1936年農歷11月,將鐘慈坤以“窩藏共匪”的罪名于撿尸壩(現龍都購物中心)殺害,鐘慈坤同志光榮犧牲。時年42歲。
鐘慈坤被捕以后,三南游擊隊曾設法營救,未成,后聽到她犧牲的消息,游擊隊員個個義憤填膺,要求報仇雪恨。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記得鐘慈坤同志對革命的貢獻,鐘慈坤同志被光榮評為烈士。
5.雞仔坑口伏擊戰。雞仔坑戰斗地址位于龍南市城西南的渡江鎮新大村新化湖鑼垌。
雞仔坑是豐山革命根據地通往程龍的必經隘口,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要。1937年7月8日上午,紅軍三南游擊支隊在此設下三面埋伏,打死途經這里的國民黨程龍區署區員王佛全和區丁2人,繳槍3支,營救出被偽區署抓去的革命群眾鐘玉妹、黃光坤等人。這次戰斗的勝利,狠狠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護了游擊區的革命群眾的生命安全,極大地鼓舞了當地革命群眾的斗志,擴大了革命力量的影響。
中共秘密黨員、三南游擊隊交通員鐘慈坤被捕的第二天,偽程龍區署受偽縣府指派,把鐘慈坤的媳婦鐘玉妹抓到程龍區署關押審問。當時,鐘玉妹唯一的兒子柱頭妹年僅2歲,又正在出麻疹,慘無人道的偽程龍區署可不管柱頭妹的死活,硬逼著鐘玉妹將其背在身上后將鐘玉妹帶走,時逢大雨,偽程龍區丁全然不顧鐘玉妹母子死活,冒雨將其押至程龍偽區署。到得程龍,鐘玉妹母子已被淋得全身濕透,身患麻疹柱頭妹哪經得起這番折騰,第二天柱頭妹病情開始惡化。
偽區署連夜提審鐘玉妹,鐘玉妹強忍淚水,絲毫沒有透露三南游擊隊的半點消息,對婆婆參加革命的事,也是一問三不知。偽縣府見問不出什么名堂,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便指示程龍區署釋放了鐘玉妹。
鐘玉妹回到家里第二天,兒子柱頭妹因麻疹淋雨不治而亡。不久,又聽得婆婆鐘慈坤也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鐘玉妹欲哭無淚、悲痛欲絕。
鐘慈坤遇害的當天晚上,三南游擊隊來到了鐘玉妹家,游擊隊領導安慰鐘玉妹:“不要怕,要振作,游擊隊會保護你,會替你報仇!”。鐘玉妹忍著悲痛,擦干眼淚,點了點頭......
此后的日子,從悲痛中走出來的鐘玉妹像婆婆鐘慈坤那樣積極支持游擊隊的革命活動,偽縣府、偽程龍區署發現后,恨得咬牙切齒。偽縣府本想放長線釣大魚,怎奈游擊隊來去無蹤,無可奈何的偽區署將氣全部撒在鐘玉妹身上。
1937年7月8日上午,大禍降臨。偽程龍區區長王佛彪帶領廖彩濤(區員)、王佛全(區丁)等七名偽職人員,全副武裝來到豐山捉拿鐘玉妹。鐘玉妹的堂嬸黃先坤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臭罵了那幫人一頓,這些反動派惱羞成怒,便把黃先坤、鐘玉妹一同抓走。
其實,游擊隊一直在暗中保護鐘玉妹,程龍偽區署前來抓人,游擊隊在豐山屋背山上觀察得一清二楚。摸清了敵情的游擊隊政委張日清和隊員商量,決定在豐山至程龍的必經隘口雞仔坑口(豐山至程龍必經渡口旁)痛擊反動派、解救被抓革命群眾、同時也為鐘慈坤等同志報仇雪恨。
雞仔坑三面環山,一面涉水。那天,游擊隊在坑口兩邊和坑口至渡口方向設立了前路旁山咀、上橋頭瓦廠、下“社官”樹下三個伏擊點,只留退回豐山方向未設伏。游擊隊盤算都會到時三面夾攻,敵人肯定不敢回縮豐山,無處逃竄的敵人自顧不暇,就能確保安全解救鐘玉妹等革命群眾。不久,偽程龍區署反動派押著鐘玉妹、黃先坤到達雞仔坑口。那些白狗子剛進伏擊圈,埋伏在瓦廠的游擊隊首先開了火,只一槍就把押著黃先坤的區長妹夫、偽警謝有慶打中,謝應聲倒地。接著,游擊隊又撂倒下一個區丁。看見打死二個區丁,偽程龍區署的這幫飯桶一時慌了神,他們沒有想到游擊隊竟敢在這里設伏。手忙腳亂的偽區丁只得丟下鐘玉妹、黃先坤,狼狽地往河邊樹林里逃竄。偽區丁逃至“社官”樹下圳邊,我埋伏在“社官”樹下的游擊隊對準先上岸的王佛金(偽區長王佛彪的胞弟)又是一槍。王佛金當即斃命,偽程龍區區長王佛彪等其余4人嚇得屁滾尿流,只得跳河逃命。
雞仔坑伏擊戰安排周密、速戰速決,共打死敵偽3名,繳獲長短槍3枝,革命群眾鐘玉妹黃先坤安然獲救。
雞仔坑伏擊戰,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護了革命群眾生命安全,激發了廣大群眾的革命熱情。
(二)本村鄉賢
新大村有鄉賢8人,分別是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志雙,蘇州市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蔡偉波,北京科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帥,惠州斯塔五金機械公司總經理蔡騰鶯,泰科源新加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俊榕,贛州春紀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紹海,東莞然興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津,龍南市政協副處級調研員蔡舒勇。
三、自然景觀
1.風景秀麗生態好。桃江河穿境而過,河畔風景秀美,有300余年樹齡的榕樹3棵,樹高20余米,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榕樹小組因此而得名。黃坑自然保護區山林蔥翠濃郁,屬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過渡地帶,其主要保護對象是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2.坡緩壤沃產業興。氣溫適宜,雨量充沛,是玫瑰、蔬菜、水果、花卉、林木等種植生產、種子種苗繁育、以及農業科研試驗的中心基地。境內有以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手段,通過發展特色、生態、高效玫瑰產業,以玫瑰園為依托,發展玫瑰產業,弘揚玫瑰文化,完美詮釋“生態、生活、健康”的品牌內涵的南茶園玫花渡民宿旅游景區。
四、經濟概況
1.產業發展情況。新大村堅持統籌發展,以臍橙及產業鏈經濟為主,大棚蔬菜、西瓜種植等優勢產業為輔,試點發展小龍蝦養殖,實現農業多元化、產業化發展。其中,現有臍橙種植戶350多戶,種植面積約5000畝,優良的品質使新大村果品倍受外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種植大棚蔬菜700余畝,西瓜種植100多畝,龍蝦養殖80多畝。村民收入以臍橙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年人均收入6200元。
2.村集體經濟收入情況。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9.61萬元。其中土地租金14.04萬元、山場租金0.26萬元、百村創業園店鋪租金2.8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助2.51萬元。
五、工作特色
(一)臍橙產業提檔升級。臍橙生產技術穩步提高,品種結構不斷優化,通過標準化生態果園建設、節水灌溉、太陽能殺蟲燈、黃龍病綜合防控等一批新技術的集成與推廣,優勢區域栽培水平顯著提高,單產水平大幅提升。優質紐荷爾、血橙臍橙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帶動本村果農致富。
(二)優勢特色不斷彰顯。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圍繞調優結構、提高效益目標,引進了十多戶種植大戶,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玫瑰種植、特色果蔬種植和龍蝦、泥鰍養殖等特色規模產業,切實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同時,進一步提升大棚功能,使用噴灌技術灌溉,注重蔬菜精品化發展,將優質蔬菜走入高端消費市場,進一步提高附加值,發展好特色農業。
(三)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一是突出異地置業。新大村在百村創業園購置的155.56平方米店面以30元/平方米的價格簽訂了出租合同,每月可增加收入4667元,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6萬元。二是發揮土地效益。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圍繞調優結構、提高效益目標,引進了十多戶種植大戶,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玫瑰種植、特色果蔬種植和龍蝦、泥鰍養殖等特色規模產業,通過轉租發包2019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4萬元。盤活本地山場1500畝,發展臍橙種植,提高臍橙生產技術,優化品種結構,通過標準化生態果園建設、節水灌溉、太陽能殺蟲燈、黃龍病綜合防控等一批新技術的集成與推廣,提高優勢區域栽培水平,大幅提升單產水平,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三是合理開發資源。采取“能人投資+村集體資金入股+村集體土地入股”的模式,由返鄉人才和黨員能人投資成立合作社,村委會以土地或資金入股形式投入到山塘開發、飲水灌溉項目等產業。依托老虎腳優質山泉水源,引進民資開發集體山泉水,通過收取自來水水費和開戶費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20年預計收入1.2萬元。
(四)脫貧攻堅穩步推進。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新大村緊緊圍繞亮“兩不愁三保障”,確定了“改善環境、主攻產業、培育示范、引領發展”的工作思路,2019年以來,在落實好各項產業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政策的基礎上,謀劃南茶園玫瑰基地、供港蔬菜基地、居家養老中心為村集體增收的同時,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機會和收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奠定良好基礎。通過開展危房改造、易地搬遷、保障房等政策落實,不斷改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環境。整合上級各部門扶貧項目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完成村組道路硬化共計7公里,修建水圳1.2公里,各村組間路網基本形成,村民出行條件得到改善。著力推進農村旱廁空心房整治工作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提升村容村貌,村民獲得感不斷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