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一支口述歷史采訪團隊為140余位老兵記錄軍旅歲月——
致敬無悔的“戰斗青春”
文|婁程、梅良仿
寫在前面
安徽廣播電視臺記者馬繼強的手機里,保存著這樣一條微信——
“小馬,這些天我時常想到你,可惜當時咱們沒有拍一張合影。你還那樣忙嗎?祝你工作順利。合適的話,請把你給我拍的照片以及你的照片發一兩張給我,做個紀念吧……”
微信發自91歲抗美援朝老兵劉福安。2023年1月,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安徽廣播電視臺抽調力量,以“勛章”為名組成一支口述歷史采訪團隊。作為采訪團隊的成員,2023年9月,馬繼強來到劉福安家中,聆聽老兵的講述。那天,鏡頭前的劉福安侃侃而談,兩三個小時,“話匣子一打開,關都關不住”。
馬繼強本想等視頻剪輯完成后,再送給劉福安保存,沒想到老兵先發來微信。他趕忙整理照片資料,精選了一些給老兵發過去。
劉福安是這支采訪團隊拍攝的第42位老兵。像他一樣,許多老兵在采訪中有過相似的表達:我們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你們來得正是時候……
為了打開更多老兵的“記憶寶盒”,聆聽他們“掏心窩子的話”,采訪團隊加快了拍攝腳步,走近140余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用光影記錄下他們的“戰斗青春”。
“再不搶救記錄,也許就沒有機會了”
到今年底,抗戰老兵縱兆海去世就兩年了。想爺爺的時候,他的孫子縱邦含會打開電腦,看一看爺爺生前錄制的那段口述歷史視頻。一看到爺爺右眼明亮的神采、講故事時生動的表情,縱邦含就覺得心中的“英雄”,依然在自己身邊。
是的,縱兆海只有右眼是“明亮”的。抗日戰爭時期,在與日寇的一場戰斗中,八路軍115師獨立旅戰士縱兆海左腿負重傷,治療后轉入被服廠工作。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縱兆海和被服廠的戰友們晝夜不停為前線官兵縫制軍裝。連續幾天沒合眼的他,因過度疲勞,不小心被一根針扎傷左眼,這只眼睛從此失去光明。
如今,在縱兆海生前居住的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許多人對他的故事耳熟能詳??v邦含為此感到驕傲:“如果不是他們錄制了那段視頻,爺爺的故事,可能會隨著他的離去隱入塵煙,不會有更多人知道?!?/p>
時間回到2022年7月。為籌劃《我的抗戰故事》系列報道,安徽廣播電視臺聯系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希望尋找抗戰老兵相關線索??箲鹄媳蠖嗄晔乱迅?,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工作人員精心摸排,推薦了10位身體狀況相對較好、表達較為清晰的老兵,當時102歲的縱兆海就是其中之一。
爺爺接受采訪那天的情景,縱邦含記憶猶新:“他很早就起了床,不顧暑熱,特意穿上老式軍裝?!眳⑴c采訪的馬繼強記得,考慮到老兵的身體,那天他們原計劃安排1個小時的采訪,沒想到老兵滔滔不絕,從十幾歲參軍說起,一講就是近3個小時。
2022年底,有關縱兆海的報道在安徽廣播電視臺播出。工作人員聯系他的家人,準備將視頻送去,卻得到老人剛剛去世的消息。那段唯一一次記錄縱兆海戰斗故事的采訪視頻,成為他最后的影像。
與縱兆海情況相似的,還有亳州抗戰老兵成秀亭。2022年9月接受采訪時,這位101歲高齡的老兵還能興致勃勃地講起自己參加游擊戰的經歷?!耙粋€月打20多場仗,一兩天就打一回,但也不是多大的戰斗……”老兵的話猶在耳畔,年底再去看望,工作人員卻獲悉成秀亭已經去世。
“我們采訪的10位抗戰老兵,不到半年就有3位去世,這讓大家的心情很沉重?!眳⑴c采訪的工作人員不約而同感到——“再不搶救記錄,也許就沒有機會了!”
在緊鑼密鼓籌劃下,2023年1月,來自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安徽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組成一支口述歷史采訪團隊。在前期采訪10位抗戰老兵的基礎上,團隊成員在全省范圍內尋訪更多老兵,記錄他們的戰斗故事,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
“不僅是記錄,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采訪團隊成員胡錦安,是一位29歲的年輕人。坐在老兵身邊,看著他們繪聲繪色講起戰斗故事的模樣,她有時會感到恍惚:“那種感覺,就好像看著同齡人走向戰場。”
說起96歲的抗戰老兵張翻身,胡錦安記憶猶新——
“上??!沖??!不知道害怕,只想著消滅小鬼子!”張翻身面對鏡頭,說起自己拿著大刀沖鋒陷陣的情景時,胡錦安覺得自己“瞬間就被一股凜然的英雄氣包圍了”。
可提到自己因作戰英勇,分到第一件“熱兵器”——一顆手榴彈時,張翻身話鋒一轉:“這可是寶貝,當時高興得不知道怎么好,走到哪里都帶著,每天摸一摸,就怕丟了……”胡錦安又第一次感覺到,“英雄離我們一點也不遠,率真可愛”。
和胡錦安一樣,尋訪老兵過程中那些“意料之外”的發現,讓采訪團隊的成員們對這份工作產生更深一層的認識,“與老兵‘相遇’,是一場幸福的‘雙向奔赴’。這個過程不僅是記錄,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提起今年1月去世的新四軍老兵謝芹,采訪團隊成員黃亞明紅了眼眶。采訪前,黃亞明在腦海中想象著謝芹的形象:“畢竟是上過戰場殺過敵的,眼神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殺氣吧?!笨烧嬲姷嚼媳鴷r,慈祥、溫和的笑容,讓黃亞明如沐春風。
黃亞明說,老兵謝芹走上戰場時,他英勇無畏殺敵,走下戰場后他仍舊懷揣著一顆純凈如初的心?!拔沂枪伯a黨員,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現在我有這個條件,為什么不支援人家呢?”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謝芹,多年來堅持捐資助學。2019年,他將自己節衣縮食積攢的15萬元,全部捐給家鄉小學。2021年,謝芹獲評“中國好人”。
與采訪團隊的許多成員交流,不少人向筆者提起抗美援朝老兵常國治。96歲的常國治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戰友,親眼目睹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全過程。1955年因傷復員回鄉后,常國治婉拒了安置到縣公安局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來到地處偏遠的小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在課堂上,常國治時常流著眼淚講讀課文《黃繼光》,卻很少向孩子們提起自己在戰場上腰椎受傷、臀部中彈,牙齒掉了5顆,一塊彈片扎進左眼眶,至今未能取出。
1982年,退休后的常國治本可以安享晚年,在了解到組織有需要后,又先后到3所鄉村小學任教多年,直到身體因病無法堅持,才離開教學崗位。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個精神坐標。采訪的老兵越多,我們心里越有一種充盈與富足?!瘪R繼強動情地說。
“記錄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70年后,劉竹林烈士身穿志愿軍軍裝的一張照片,終于回到他的家人手中。2023年6月,當采訪團隊的成員們將劉竹林烈士的照片交到他的侄子劉戰勝手中時,這位老人的手微微顫抖。
“我們原來只知道三叔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但一直不知道他因何犧牲、葬在哪里。齊叔叔這么一說,可算弄明白了!”對于老兵齊家義,劉戰勝充滿感激。
91歲的齊家義,是采訪團隊2023年2月在安徽省黃山市采訪拍攝的一位老兵。采訪結束時,齊家義拿出一張黑白照片:“這是我的戰友劉竹林,你們能不能幫忙找找他的家人……”
劉竹林是為了保護齊家義犧牲的。1953年2月9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衛生員齊家義跟隨衛生隊隊長劉竹林和師部一位毛護士長,連夜乘車返回駐地。為了保護年紀較小的齊家義,劉竹林和毛護士長讓他坐在中間。通過封鎖線時,敵機丟下數枚炸彈,劉竹林當場犧牲,毛護士長也負了重傷,因來不及搶救也犧牲了。
“隊長曾送給我一張軍裝照。”劉竹林犧牲后,齊家義將那張照片珍藏了整整70年,時常看著看著就流眼淚。他的心愿,就是能把隊長的照片,交給他的親屬。
采訪團隊的成員們迅即展開尋找。在多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支持下,4個月后,他們終于在河北省滄州市找到劉竹林烈士的親屬。
“記錄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一位采訪團隊成員告訴筆者,采訪拍攝老兵的過程中,他們經常帶著這樣的思考。大家商議后達成共識,“追光”的同時,要為更多老兵“圓夢”。
截至目前,采訪團隊已幫助8位老兵與老戰友“重逢”,為6位烈士找到親人,為許多高齡老兵實現拍攝軍裝照的心愿。
據介紹,通過電視傳播的同時,采訪團隊還將拍攝的視頻資料制作成800余條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發布。隨著一個個老兵故事的廣泛傳播,這些不能忘卻的記憶,化作穿透歷史的光,照進江淮兒女的心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