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只能靠跑斷腿、磨破嘴的方式。要先上門走訪轄區居民,再回去翻閱資料,如此反復才能確定幫扶對象。現在大數據自動把幫扶對象的信息發給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服務質量上了。”近日,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
近年來,陜西省深入推動數字化就業轉型,開發省市共建共用的就業服務平臺,充實全省就業數據資源池,通過全方位動態分析強化數字賦能就業、創業服務,打造群體服務場景,建設一站式人社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數字臺賬”精準促就業
“多虧了社區工作人員,我是殘疾人,行動不便,工作人員上門為我辦理就業困難人員認證,我對著手機眨眨眼、點點頭就辦好了。工作人員還向我推薦了區里組織的漆扇非遺培訓,真是千方百計為我增加收入。”近日,家住西安市新城區的殘疾人李先生說。
陜西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失業人員開展“一人一策”精準幫扶。該省通過數據核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對重點群體精準畫像,形成“一人一檔”的幫扶數字臺賬。依托實名制數據庫,結合失業人員的工作經驗、學歷、技能等信息,為每人推送3次以上個性化崗位信息及就業創業服務,并通過12333電話回訪,對登記在冊的失業人員進行逐一跟蹤服務。
截至目前,全省已幫扶5.31萬名失業人員,幫扶次數達9.32萬次。2023年,全省共幫扶失業人員11.11萬人,其中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7.67萬人。
此外,陜西省還利用移動端實現勞動力資源庫的動態更新和精準管理,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和群眾的滿意度。通過加強數據運用,對重點指標進行動態查詢、統計、展示和治理,形成就業工作“一屏掌控”和監督“一覽無余”的服務管理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下沉至社區、村的網格員共計1510人,累計認證失業人員48.9萬人,完善基礎信息48.84萬人,辦理就業相關業務35.18萬筆。
優化“秦云就業”應用
“我是今年剛工作的大學生。之前就聽說過‘秦云就業’,從我自己找工作的親身體驗來看,‘秦云就業’這個平臺非常適合我們年輕人,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崗位,我的工作就是在這上面找到的。”近日,剛參加工作的程同學說。
“秦云就業”平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一體化掌上就業服務,涵蓋9個方面的66類政策清單和166個服務事項。截至目前,共服務 6926萬人次。
此外,該平臺還建設項目專場、行業專場和企業專場園區招聘活動專區。為提高人崗匹配度,“秦云就業”平臺升級招聘求職板塊的功能,搭載直播帶崗,開發招聘會“就業碼”,推動線下招聘會和園區專場招聘的線上全流程系統化,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招聘活動的支持力度。
在此基礎上,陜西各市依托省級服務總臺的開放式架構,創新建設地市分平臺,完成大數據平臺的省市縣分級管理,支持各級人社部門數據分析和結果應用。如“秦云就業”寶雞分站搭建“麟工市場”特色專區,促進大齡和困難等零工人員實現就業。該專區動態收集、更新零工人員和用工主體的信息,支持零工崗位信息歸集、多點聯動和統一發布,并提供在線匹配對接、應聘報名、結果確認等服務。
加強用工供需對接
“我們公司屬于季節性用工,每年夏天都缺人。今年,公司在‘秦云就業’平臺上發布了招工信息,一次帶動周圍100多人就業,還幫助附近商洛市40余人就業,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近日,西安經開區某企業負責人介紹。
基于“秦云就業”省級平臺,陜西創新推行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依托就業驛站、社區服務站平臺,挖掘、匯聚本地區公益性、臨時性、社區基層等就業崗位信息;結合智慧地圖技術,為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提供個性化推送和精準匹配服務,跟蹤落實就業幫扶政策。
截至目前,開展家門口就業專場招聘活動419場,開通社區職通車63次,提供精準崗位推薦29.51萬人次,30.29萬人實現就業。
為加強公共服務與市場化企業的合作,陜西省引進經營性培訓機構與人力資源機構,實現優質人力資源招聘會共享,有效推動政府促就業和市場化就業的雙循環。
同時,陜西省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大力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通過線上招聘平臺,分街道定期開展家門口就業網絡招聘活動,方便群眾線上應聘家門口的崗位;線下舉辦現場招聘會,建立“家門口淘崗集市”,為企業和群眾搭建面對面溝通的平臺,實現崗位精準對接。
此外,陜西省借助人臉識別技術開展退休人員待遇資格認證和個人權益查詢等實人實名服務;利用地圖定位技術,根據用人單位的地圖錨點,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開展“碼上就業”“碼上招聘會”等多項服務,將應用推廣和業務服務相結合。
截至目前,“秦云就業”已建設20個區縣分站,新增個人用戶82.96萬人,累計個人用戶達455.48萬人,提供就業崗位數量44.13萬個,招聘434.75萬人,實現崗位精準推送29.51萬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