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免费A级毛片,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關懷版 無障礙 無障礙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部門信息公開目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動態>政務動態

辛清華:江西聚力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體系化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訪問量:



《數字化轉型》2024年第1期刊發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辛清華署名文章《江西聚力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體系化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確定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等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之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對激發經濟主體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西是我們黨領導工業化建設的“開山之地”,制造業歷史悠久、基礎條件較好、創新氛圍濃厚。近年來,江西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創新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任務和關鍵路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為路徑,以生產線數智化改造為重點 , 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為抓手,企業、鏈條、集群一體化推進,持續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江西數字化轉型基礎現狀分析


      在產業發展方面,江西持續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新型工業化推進和制造業強省建設呈現出新氣象,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了新進展,已經邁入新興工業大省行列。從工業規模看,2023 年,江西工業增加值達 1.12 萬億元、居全國第 13 位,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保持在 33% 左右、居全國前列。今年 1—8 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2.6 個百分點,增幅并列全國第 5 位。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從產業結構看,江西擁有全部 41 個工業大類中的 38 個,覆蓋 191 個中類、626 個小類。全省有萬億產業 1 個、千億產業 14 個。今年 1—8 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 2.3%、18.0%、16.4%,產業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在數字化應用方面,江西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發展態勢平穩向好,省內各地數字化發展意愿強烈,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8.2。從整體分布看,全省企業數字化水平階段分布呈現典型的“金字塔型”,處于數字化轉型準備階段未實質開展數字化應用的企業占47.8%,處于數字化轉型基礎爬坡階段初步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占 33.6%。從發展差異看,大型龍頭企業開展數字化綜合應用占比近 80%,在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建設方面更加成熟和領先,數字化發展水平優于中小型企業;產業鏈較長、產業集中度高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新興產業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比例明顯高于傳統產業。從效益提升看,企業效益指標提升與轉型階段呈強相關,人均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效益指標隨轉型階段逐級提升。

      在要素保障方面,江西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部署建設,深化產學研用協同,持續整合服務資源,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從基礎設施看,全省 10 個設區市建成千兆城市,千兆城市占比全國第二;建成 5G 基站突破12萬個,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達到 27 個;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4個,居全國第 9 位,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企業超過 1 萬家;累計上云企業突破43萬家。從服務生態看,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西分院等國家級大院大所相繼落戶,引進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500余家,江西連續多年舉辦“綻放杯”5G 應用大賽、中國(江西)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等大型活動,為各類交流合作搭建有效平臺。

      總體而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江西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但大部分企業處在打基礎、夯基礎階段,信息系統與傳統業務環節結合不夠緊密;數字化轉型供給能力有待提升,成熟的細分行業解決方案相對缺乏,難以對癥解決企業轉型所需從而產生價值。


      二、江西數字化轉型方法路徑探索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以政策制度、體制機制和方法論等方面的設計謀劃為指導,也需要從實施操作層面充分匹配供需關系,落地做實應用推廣,同樣也需要依托各類要素的全面支撐。江西以轉型效益為導向,注重提升區域、行業和企業的整體數字化水平,通過“標準引領、政府主導、分類協同、規模推進、要素支撐”,促進產業數字化整體結構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加快擴大企業獲得數字化轉型實效的覆蓋面。
     (一)堅持標準引領,全面摸清底數

      1. 制定標準體系。江西省在吸納國家兩化融合領域成熟的評價標準基礎上,圍繞生產管理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過程,以技術、管理、生產、產品、服務和效益 6 個維度為核心,通過多輪次試點驗證迭代完善和國家專家論證,研制了全面客觀反映全口徑全區域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的統一標準評價體系,將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劃分為四個階段、十個等級,形成《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指南》(DB36/T 1952—2024)地方標準,以標準凝聚江西數字化轉型成果經驗,并依據標準進行大規模普及推廣。

      2. 出具企業精準畫像。建設江西省產業數字化線上評價系統,組織數字專員深入全部規上工業企業開展評價,累計上門服務企業 4 萬余次,“一企一檔”建立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監測報告,幫助企業評估自身數字化發展水平,判斷在區域、行業所處位置,識別存在的問題和瓶頸,明確改進方向。

      3. 監測區域關鍵指標。依據評價體系開展數字化轉型發展指標動態監測,對市(縣、區)及開發區數字化發展水平指數和關鍵指標進行量化測算,依托江西省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實時動態展示地域、行業、園區、不同規模的企業數據,實現分行業、分區域發展水平的可視化、動態化管理,全面系統掌握全省發展態勢。

     (二)強化系統規劃,完善機制體系
      1. 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堅持書記“掛帥”,將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一把手”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密集調研,召開現場會、座談會、推進大會,專題部署推進工作,層層壓實黨政責任,分管副省長將一半以上時間和精力用來抓數字化轉型。省級層面建立了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聯席會議機制,每月召開工作推進會,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推進計劃、發展成效等情況,督促指導各地、各部門抓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落實,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市縣兩級立足產業實際,制定目標任務,相繼建立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省級聯席會議–12 個市級工作專班–100余個縣(區)推進小組”的層層落實機制,構建了“省級主導、市級主責、縣級主推、企業主體”多級聯動的推進體系。
      2. 建立政策體系。江西省充分考慮制造業發展和產業數字化推進的現實基礎,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為指導,制定兩年攻堅行動計劃,出臺配套資金支持措施,大幅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并聚焦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新能源等 12 條重點產業鏈分類出臺轉型行動計劃,建立一套完備的頂層設計框架。同時,針對企業、園區和平臺(中心),建立并規范數字化轉型相關主體的認定機制和管理辦法,以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等領域為重點,形成“辦法 + 導則 + 指標體系 + 方案”的方法論,分塊推動引導各類主體實施數字化轉型。
      3. 建立監測評價機制。江西實施“掛圖作戰”,將實施方案、行動計劃中的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圍繞工作統籌、推進成效、發展成效、發展水平 4 個方面,細化量化數字化轉型政策、項目、應用、示范和融合等實施情況,定期分析發布各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納入市、縣及開發區考評體系,把轉型情況與各類考核、獎勵評定、資金安排、試點示范掛鉤,倒逼約束推動轉型。
     (三)聚焦協同發力,推進整體提升
      1. 突出標桿示范。以數字化應用成效顯著和示范帶動性強為雙重選拔標準,分行業分類型培育打造生態帶動型“數字領航”企業、細分行業型“小燈塔”企業、綜合能力型“數智工廠”企業等數字化轉型標桿,分梯度梳理選拔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和特色場景,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路徑。強化優秀經驗推廣,支持標桿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圍繞細分行業共性需求,開放輸出典型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給中小企業樹立身邊熟悉的轉型樣板,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更有信心去借鑒復制,加快形成“比學趕超幫”局面。新余鋼鐵、雙胞胎、金虎等企業獨立拆分信息化部門,將自身數字化能力賦能中小企業。
      2. 實施鏈式協同。發布產業大腦建設指南等指導性文件,開展“產業大腦”建設揭榜掛帥工作,以行業絕大部分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L6級及以上(集成提升階段、創新領航階段)為主要指標,按照“成熟一個、批復一個”原則,支持地市政府圍繞主導產業或優勢產業與產業鏈牽頭部門聯合建設省級“產業大腦”,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建設行業型、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大企業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方式,引導上下游中小企業接入、使用,切實發揮數據匯聚、決策支撐作用,依托平臺應用倒逼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南昌華勤發揮“鏈主”企業作用,自主開發并帶動 70 余家上游供應商接入應用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提升整條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
      3. 推進集群轉型。以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為重點,開展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推動各地聚焦主導產業,組織重點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技術、數據、平臺等數字化服務供給水平,優選切實有效的產品和服務商,探索形成新模式、新業態,快速在產業集群和細分行業復制推廣,引導集群企業抱團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平臺 + 園區”融合發展,用 3 年時間覆蓋全省 60% 產業集群,建成 30 個左右工業互聯網園區,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南康家具產業園搭建家居智聯網,把“五大中心”(木材交易中心、設計創新中心、共享備料中心、共享噴涂中心、物流銷售中心)數據融合貫通,實現全要素閉環管理、網絡化柔性生產。
     (四)堅持規模推進,推動精準應用
      根據企業數字化項目建設特點,江西打造了“入企診斷、轉型改造、貫標評價”的標準化改造流程,分類建立入企診斷企業、數字化改造企業、標桿打造企業“三個清單”,精準幫扶引導企業科學轉型。
      1. 強化診轉結合。針對企業“缺思路、缺技術、缺人才”等問題,編制分級分類入企診斷參考手冊,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發展階段、水平等級,以精準滴灌的方式為有意愿開展改造的企業提供普惠性診斷服務,通過“診斷+改造方案”合二為一,幫助企業識別分析發展短板,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個性化解決方案,明確企業轉型路徑和方向。
      2. 實施分類提升。以中小企業為重點,將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與實施數字化改造有機結合起來,因企所需、因企施策,緊密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和轉型需求分類精準推進,帶動中小企業愿改盡改。針對基礎條件好(L6 級及以上)的企業,以打造標桿示范為目標,加快推進企業軟硬件一體化改造,推動全業務系統貫通融合,并強化典型案例總結輸出。針對基礎條件一般(L6 級以下)的企業,以快速應用提升為目標,為中小企業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實施投入少、見效快的微改造項目,有效降低企業轉型門檻。同時,根據企業改造完成數量、進度和質量,采取“賽馬制”對設區市進行獎補,提升數字化轉型的質效。
      3. 開展科學評估。依據《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價指南》(DB36/T 1952—2024)地方標準,制定評價標準貫標實施方案,遴選確定專業貫標服務機構和人員,以評促建、以評促轉,凡是申報省級財政資金各類獎補和示范標桿的項目,在數字化改造前后必須依據標準進行能力評價,以問效形式搭建數字化轉型閉環模式。
     (五)健全要素支撐,夯實發展底座
      1. 開展體系化服務。構建“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診所、數字專員”三級服務體系,在各設區市和重點行業建立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分縣區、開發區建設數字化診所,常態化保持企業身邊的數字專員隊伍,整合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服務商、人才、金融等各方資源,將咨詢診斷、改造實施、貫標評價等全口徑轉型服務能力集中沉淀,實現本地化服務。
      2. 進行清單化匹配。瞄準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數量、質量和能力,制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遴選指南、“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和產品遴選方案。分行業建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池,圍繞 12 條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各個環節,深入剖析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問題、場景需求及發展路徑,定期梳理發布 1 表、1 錄、1 集、1 圖譜(場景需求表、服務商及產品目錄、典型案例集、重點行業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場景需求與服務商及產品精準匹配圖),繪制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圖譜和技術產品、數據要素、知識模型、人才技能等清單。積極探索“1+M+N”服務模式,構建由 1 個總牽頭、M 個智能硬件服務商和 N 個工業軟件服務商共同參與的轉型服務生態,多手段引進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加速推動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促進。
      3. 強化平臺化支撐。建設江西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服務平臺和場景賦能平臺,匯聚行業場景、解決方案、專業服務商等公共服務信息,依托平臺對企業實施診斷、改造、貫標全過程進行項目式分析,形成面向全省政府側、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構建“國家級 – 省級 – 省級培育”梯度培育體系,發布工業互聯網產業招引參考手冊,以“大企業建平臺、小企業用平臺”為路徑,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產業鏈數字化功能集成,推進數據匯聚匯通、應用系統融合聯動。
      4. 開展規模化培訓。重點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訓工作,組建“政產學研”專家培訓組,制定標準化課程教材,考核遴選本地化培訓講師,以每季度一期的頻次,在全省 11 個設區市和 100 個縣區,采取“政策解讀 + 專題授課 + 企業現身說法 + 標桿現場觀摩”的方式,對各級工信主管部門干部和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開展針對性業務輪訓,推廣數字化轉型理念、提升轉型認知、激發轉型內生動力。
      5. 促進市場化保障。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鼓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用好用足再貸款政策工具,創新金融服務,推動銀企常態化精準溝通對接,研究推出“數轉貸”“數智貸”等專屬信貸產品,采取貸款貼息、擔保費補助、保險保障等方式,滿足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生命周期資金需求,用市場化手段降低企業轉型門檻。


      三、江西數字化轉型工作成效亮點


      一是通過標準指引,開展產業數字化水平“千人入萬企”行動,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進行普查評價。這一普查評價標準經過大規模實踐已經日趨成熟,大多數企業負責人能熟練說出企業的發展水平、行業定位和短板差距,所有市縣均能依據標準明確本地數字化發展情況。

      二是通過體系化推進,極大地營造轉型氛圍,大面積、快節奏、高效率推動企業了解數字化轉型的好處,打破企業“不想轉”的思想壁壘,破解了“不能轉”的認知難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2024 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宣傳培訓活動近 600 場,覆蓋超 5 萬人次,已有 1 萬余家企業計劃在 2 年內完成數字化改造。

      三是通過“中心 – 診所 – 專員”三級聯動服務體系,結構化集聚了一批專業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場景培育、方案孵化、技術驗證、后期維護等服務,并對服務商的服務質量、效率進行管控,形成扎根縣區的整體服務能力,解決企業數字化改造的后顧之憂。

      四是通過調動通信運營商力量,結合運營商自身轉型需求,依托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能力,發揮其在縣區網絡觸角覆蓋廣優勢,建立運營商牽頭總包、專業服務商參與分包的服務模式,由運營商整合服務能力,對項目進行綜合把控,打通數字化轉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通過應用引領,試點示范取得突破,江西省獲批國家數字化轉型貫標、“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一圖四清單”試點省,南昌市、九江市先后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打造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1 個、國家級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4 個,建成國家“數字領航”企業 2 家、國家 5G 工廠 14 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 4 家。


      四、江西數字化轉型工作經驗總結


      一是數字化轉型需要科學的評價標準。建立完善統一、科學合理、開放融合的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是保障數字化轉型實施科學性的重中之重,通過數字化評估,企業可以理清自己數字化現狀,明確數字化轉型優先級,切實提高轉型效率;各級政府可以全面系統分析行業、區域發展現狀和需求,合理制定規劃方案,精準決策。

      二是數字化轉型需要領導層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是一項深刻、復雜的系統性變革,需要技術和組織機制協同創新,離不開領導層,尤其是“一把手”的強力推動。企業轉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把手”是否重視。推動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加強對企業負責人的宣傳引導,提升其數字意識和素養,讓企業負責人真正理解、認識、領會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降本增效拓市場效果,成為數字化轉型的行家里手,自上而下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

      三是數字化轉型需要多方協同配合。數字化轉型方向在市場,助力在政府,主體在企業,核心在服務,關鍵在創新,需要政府、企業、服務商、金融機構、高校院所等多方協同參與。政府要發揮政策引導、公共服務、基礎支撐作用,營造良好的環境;企業要明晰定位、分步實施、開放合作;服務商和金融機構要積極對接企業需求,強化要素集聚,提供全流程的專業服務;高校院所要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培訓,加快形成多方聯動、分工協作、齊抓共治的強大合力。

      四是數字化轉型需要供需精準匹配。數字化轉型中,制造業企業和服務商是共生共榮、互促共進的關系,要圍繞企業數字化改造全生命周期,加快培育引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準確研判典型應用場景需求和企業個性需求,探索“共性技術 + 個性技術”模式,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五、結語


      江西省把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和加快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堅持系統性謀劃、清單式推進、精準化落實,在制定標準評價體系、全面掌握全省企業數字化轉型“家底”的基礎上,從推進機制、政策引導、考核評價等方面持續發力,圍繞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構建從“點”示范、用“線”串聯、以“面”拓展的一體化推進體系,完善“入企診斷、改造實施、貫標評價”全流程標準化服務,構建全面、精準、高效的服務、平臺、人才、金融等供給體系,引導廣大企業科學轉型,全面提升全省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水平,助推產業轉型提速增效,為全國各地開展數字化轉型、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借鑒參考。

來源:《數字化轉型》2024年第1期

相關文章

關鍵字: